據了解,目前,中國文具制造產業的產量為全球第一,產值位居全球第二。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中國文具制造產業產值將達到1800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除了國內企業紛紛發力之外,外資巨頭也將重點轉向國內市場。 國內企業想要在外資巨頭的夾擊中突圍仍較困難,目前,國內文具制造產業發展的結構還是側重于包裝、加工等下游環節,在上游的設計、衍生物兩大關鍵領域力量顯得較為薄弱。由于動漫卡通、設計元素、造型等技術環節存在很多專利問題,跨國巨頭如日本國譽(KOKUYO)、德國輝柏嘉(Faber-Castell)正在建立自己的文具專利庫,從而威脅到中國文具產品產業的長遠發展。 中寶本冊分析認為,中國在文具制造產業上與發達國家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這給了國內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機會,也將對產業進行洗牌,多數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將淪為產業下游的“組裝車間”,久而久之喪失競爭力繼而倒閉或轉型。同時業界也呼吁文具行業新的標準盡快出臺,以解決目前文具制造技術及產品魚目混珠、參差不齊的窘境,規范市場,推動國內文具制造產業健康發展。 資料顯示,長期以來,中國文具市場雖然容量巨大、品牌眾多,但是一直呈現出外資品牌一枝獨大的局面。一方面,偌大的文具市場中,以百樂、派通等為代表的幾大“洋品牌”橫行天下,幾乎占據學生辦公文具領域全品類線;另一方面,本土文具企業雖然數目眾多,但是缺乏品牌影響力和核心技術優勢,其中一部分還淪為了國外產品的貼牌甚至縮小版。雖然近幾年也有一些本土品牌發展壯大,但是大都偏重單一品類,整體規模還不足以和國際品牌抗衡。 中寶本冊一開始在涉足文化用品行業之初并沒有單純地推行擴張策略,針對文具企業大都做多種品項的現象、以主推單一品類為突破口,率先確立了“本冊就用中寶本冊”的品牌定位。以專業卓越的產品征服消費者,不僅形成了規模效應,而且還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在行業前景喜人,而競爭秩序待定的狀況下,業界期待出現更多類似中寶本冊一樣充滿活力的品牌,推動國產文具企業加速行業洗牌競爭,打破外來品牌把持高端文具話語權的格局